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项目|敖鲁古雅鄂温克乡】宋曼芝:邀请大家去边境雪国寻访驯鹿和最后的猎人

关注中国乡村的 原野计划 2022-10-09

原野计划是什么项目?志愿者们是怎样一群人?志愿者在做些什么?

我们将持续采访原野计划成员和一系列合作机构和个人,通过真实的个人体验和鲜活的个体发声,来解答如上问题。

感谢对原野计划/minprojectchina的关注!


【No.6 第六期】



宋曼芝

苏州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在读

研究课题是使鹿鄂温克人的婚姻、家庭、人口发展与文化变迁


- 6 QUESTIONS FOR 宋曼芝 -

原野计划团队采访

(阅读本文需20分钟)


Q1: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好像宋曼芝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位在读学生,除了学业,其他兴趣爱好也欢迎分享。

S:没想到竟然是第一位被采访的在读生,先紧张一会儿。咳咳,我目前是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正在做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开心能获得这次机会带大家一起走进敖鲁古雅(正经腔)。


“社会毒瘤”的日常


说到兴趣爱好还蛮多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喜欢在各种作死的边缘试探,所以在朋友之间留下个“社会毒瘤”的绰号~常玩的比如拍照、穿搭、城市游荡、和老年人聊天、乱开脑洞(?),不出门的时候基本化身死宅沉迷动漫和书,可能这次调研后又会增加一项往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倒卖人口的爱好吧~


*然而现场影像记录资料中并没有本人的正面出镜


Q2:你是从什么时候了解到原野计划这个项目的?与原野计划志愿者团队有过哪些交流与互动?

S:去年9月在网上看到原野计划的丙中洛调研展览预告,报名之后奔去无锡参加活动。当时是第一次参与这样学校外的田野调查分享会,发现田野调查还可以这么玩,之后开始关注原野计划的活动,今年2月又去上海参与了三江侗族项目分享会,借机正式介绍了敖鲁古雅的情况。


传统住宅撮罗子|图:肖晨昊


平时虽然与原野计划的志愿者们交流不多,但一直在关注团队的每一项活动,而且说到各自的调研时大家都非常能产生共鸣,会发现虽然地理位置、民族文化不一样,遇到的问题却有共性。所以经常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早点了解到原野计划,是不是之前浪费掉的大把时间能用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呢?

 

冬季根河


Q3: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为敖鲁古雅鄂温克乡寻求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帮助?选择与原野计划合作想达到什么的目标?

S:说来惭愧,在读大学之前从未对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和家乡情况有清晰认识。也许是东部发达地区的读书和生活经历让我产生一种“他我之别”,这才逐渐建立起来民族认同感和回报家乡的责任感。敖鲁古雅是我毕业论文的田野调查点初次进入之后遗憾发现,虽然有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当地的发展却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一枝独秀的狩猎文化和驯鹿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危机。


返乡青年和驯鹿|图:肖晨昊


想到乌丙安教授说过:“我们非遗的队伍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一个工程,当务之急就是能不能为濒临衰微的村落基于现代化的临终关怀。”的确,一种文化的出现和消亡都有它的逻辑所在,但我实在不忍心让丰富的使鹿鄂温克文化或是被旅游狂欢中的“群演”功利地用来“变现”,或是人们还没好好了解到就在历史中化作尘埃。正巧原野计划的目标是致力于保护乡村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基于同样的诉求,希望能借助原野计划的平台把使鹿鄂温克人的文化分享出去,并在合理的尺度内加以创新,开发有益于提升鄂温克人生活福祉的可持续项目,以此激发鄂温克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养鹿人|图:肖晨昊


Q4: 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敖鲁古雅鄂温克乡吗?比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

S:敖鲁古雅乡的全称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民族乡,人口主要由使鹿鄂温克人组成。所谓使鹿就是使用驯鹿,没错,就是圣诞老人的那个驯鹿。历史上的使鹿鄂温克人以渔猎和饲养驯鹿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如今的敖乡住宅


建国以来,使鹿鄂温克人在国家的引导下分别于1957年、1965年和2003年实施三次搬迁,一路从中俄边界向东南迁至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8月“生态移民”性质的搬迁,这次搬迁意味着使鹿鄂温克人彻底定居。从搬迁定居的效果来看,前两次定居在客观上顺应了猎民当时赖以为生的狩猎生计方式与生活习惯,但第三次生态移民从根本上切断了猎民原有的游猎生计来源。


生态移民的目标是“人定居、鹿圈养”的城镇化生活。但是,无论是农业社会或是工业社会,它们都与鄂温克人传统生活模式难以兼容。在短时间内做到不同生计方式、生活方式的相互转换也是非常困难的。时至今日,使鹿鄂温克人已定居根河15年整,定居之初的失调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对于一个民族的转型来说,使鹿鄂温克人仍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


敖鲁古雅猎民之家酒店

猎民点房车


使鹿鄂温克人在多民族环境中形成别具特色渔猎和驯鹿文化,体现在自然观念、宗教信仰、氏族规范、日常生活等各方各面。且历史上使鹿鄂温克人与俄罗斯人关系密切,故而他们的文化和习俗中也带有一定的“俄化”特征。


伴随着三次内迁,使鹿鄂温克人完成了“游猎——半定居——定居——城镇化”的社会转型过程。行走在这里,所见之景也许很难契合我们心中“原始的浪漫想象”,但只要稍微深入了解,便能真切感受到使鹿鄂温克人和当地各民族的淳朴好客与热情洋溢。使鹿鄂温克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自定居之后以汉语为通用语言,与其他民族沟通交流无障碍。敖鲁古雅乡现居居民共62户200余人,生活区域的主要机构有乡政府、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卫生院、博物馆等。


除了旅游季与大批外来游客接触以外,对于乡民来说,挨家串门和居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是他们主要的公共生活。当前,驯鹿养殖业与家庭旅游业是在地居民主要的生计来源。

 

鄂温克妇女|图:肖晨昊


Q5:听你说乡亲们都非常欢迎有更多人过去了解和体验他们的生活,请问第一次的公益调研之旅可以在当地有哪些安排?

S:第一次调研特意选择了人流量较少的冬天,这样大家才有更多机会融入敖乡的日常生活(以及去雪地里打滚⛄️)。


图片依次为民俗博物馆、烤列巴和桦皮烫画


虽然我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在这个小社区里,但行程还是很有趣的。比如参观民俗博物馆、与乡民一起参与圣诞节和冷季节活动、去不同民族的居民家里做客、在温暖的暖气房里学做鄂温克传统手工艺品、学习烤列巴、去森林寻访圣诞老人猎民和驯鹿等等(🔔🎅🎄此处响起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驯鹿|图:肖晨昊


同时也非常欢迎广大青年单身朋友来敖鲁古雅寻找真爱,说不定你的意中人就牵着驯鹿在山下等你……

另外,考虑到调研环境略艰苦,我们为各位贴心准备了蒙古族、鄂温克族、俄罗斯和东北地区各类美食,调研不易,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总是应该的嘛(吃货属性暴露无遗😋)。

 

冬季雪景

采访上海游客


Q6:在鄂温克乡调研期间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如果参加本次调研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S:要注意的有三件事。

首先,12月份是呼伦贝尔相对寒冷的季节,气温可能会低至零下40度,所以请参与调研的朋友们一点要多穿!一定要多穿!一定要多穿!羽绒服、雪地靴、帽子围巾手套等御寒衣物都是必备品。如果携带摄影摄像器材请务必考虑器材的保暖问题。

其次是关于喝酒,使鹿鄂温克人向来与酒为伴,也喜欢用酒肉招待外来的客人。如果你的酒量够好当然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喝酒聊天,酒喝到位了感情也就到位了。如果不胜酒力又不好拒绝乡民的邀请,请直接说出来,善良的乡亲们绝不会为难人。

最后,千万不要相信东北人说“冬天的铁栅栏是甜的”,谁舔谁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224n70y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旅游宣传片《呼伦贝尔敖鲁古雅——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


在调研的准备方面,希望各位在进入田野之前能做一下使鹿鄂温克人的基本功课。敖鲁古雅向来是一个“明星田野调查点”,所以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各种资料,比如新闻报道、学术著作、综艺节目、纪录片和电影等。这时涉及一个资料甄别的问题,也许大家会被各种资料里描述的“原始生活”所吸引,但那并不是今日鄂温克人的正常生活。至于什么是真实的,还有待各位亲自来体验和感受。


 *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93vdusu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养鹿生活纪录片《文明的选择——最后的敖鲁古雅》


2018年圣诞新年公益调研之旅沟通会


国庆假期结束后的一个周六(10.16),宋曼芝回到苏州后,将会来到上海和几位受邀嘉宾举行一场项目介绍会,给大家分享敖鲁古雅鄂温克乡最新信息。


对本项目感兴趣或者报名参加年底圣诞新年公益调研之旅(2018.12.22-2019.1.1)的朋友参与互动交流,招募也会在9月正式推出。扫码进入关注群:


( 二维码8.28前有效 )


采访 :Dan Shan  编辑:Winnie

 图片提供:宋曼芝


了解原野计划志愿者团队

(持续更新中)

Kiyo Yu:希望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窥探到中国乡村的一角,并参与进来

MrCarré:如何面对项目资金上的缺乏和志愿者人手的不足是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

Kiki Tsui:打工换宿,深入雨林和山区,真正了解乡村土地

Viva Wang:原野计划很重要的原则是帮助当地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Dan Shan:到乡村去,那里正在经历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


原野计划由各行业不同背景的志愿者组成,调研落后地区乡村,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搭建和外界资源合作的平台,孵化社会企业项目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

Supported by the volunte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IN Project explores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yside by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resources. By relying on this platform, MIN Project initiates soci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ocal residents' life quali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